close

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,若能善用皮膚做為藥物進入人體的媒介,必定可以獲致許多好處。

所謂的經皮輸藥系統(TDDS)是把適當劑型的藥物,藉由局部投與的方式,控制藥物持續輸送至皮膚,甚至釋放到全身血液循環。它有以下的優勢:
(1)藥物能在投與處發揮最大療效,而大幅降低不需要部位的劑量及副作用;
(2)藥物不會因經過腸胃道、肝臟等器官而導致分解或降低藥效;
(3)不會像針劑注射般造成疼痛感;
(4)為罹患特殊疾病而不適宜以口服方式服藥的病人帶來便利;
(5)能有效地維持一定的給藥速率,而不像傳統口服或注射劑型一次給予所有的劑量。 

藥物穿透皮膚的途徑有下列幾種方式。
一是直接穿透角質層的蛋白質-脂質基質,或經由角質細胞間隙的脂質雙層穿透,這是藥物穿透皮膚的主要途徑。
另一方式則是通過皮膚附屬器,即毛囊、皮脂腺和汗腺。這種途徑的穿透速率較前者快,大分子及親水性藥物或離子形態的藥物,都以穿透皮膚附屬器為重要途徑。
但由於汗腺、毛囊及皮脂腺僅占皮膚總面積的 0.1 %,因此藥物的穿透還是以前者為主。

任何藥物或保養品的有效成分,必須與載體結合後才能有效地被皮膚吸收,現今可做為經皮吸收載體的型式非常多,液態的有乳液及油液,也有半固體型式的乳霜、凝膠及石蠟,而固體型式的代表則是貼片或貼布。 
另外載體本身也會影響藥物的皮膚穿透性質,如藥物在載體內的總溶解度,而載體的酸鹼度更會影響藥物離子態及非離子態的比例。至於載體本身的黏稠度愈高,藥物的擴散及穿透會更不容易,當然半固體載體的黏稠度太高也會造成使用者的不適。

不僅是藥物的應用,現今大部分的肌膚保養品也是以經皮吸收的機制,達成其改善膚質的目的。藥物經皮吸收技術的發展,已可某種程度地取代口服甚至注射方式的投與途徑,但是目前臨床使用的全身性經皮吸收藥物仍只不過數十種,比率還是偏低。主要的原因是皮膚的障壁性質,造成藥物穿透皮膚的量無法達到治療的有效濃度。

作者:方嘉佑 長庚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(節錄)
資料來源: 《科學發展》2006年7月,403期,34 ~ 39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載體應用研究中心 的頭像
    載體應用研究中心

    載體化應用產品研究中心

    載體應用研究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